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第3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3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2008年11月17日 20:18:14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54


3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要的。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应坚持从国情出发。

这些实践和探索都是既有成功,又会有失误。

基础知识

一、苏联改革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主要改革活动

1.赫鲁晓夫改革

1)内容

政治改革: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加大农业的投入;鼓励垦荒。

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精简机构

2)结果及原因

收效甚微,因为: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的功过没作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方面: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2)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改革的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原因:一是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是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三是这一时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到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比较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

共同点: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失败的共同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国情认识不清(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

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同年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

2)影响:苏联解体

三、   苏联解体

1.标志: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苏联历史结束。

2.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3.教训:

一定要抓好执政党建设;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要从国情出发;要抵制和平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蚀。

编辑:张淑芬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夏同心县同心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同心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