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专题七中国近找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七中国近找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08年06月27日 21:01:02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34























主题七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知识梳理


(一)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民权、平等思想传入,出现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反对传统儒教,提倡学习西方,出现了科学民主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迈进。随着这些变化,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衣: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和现代化的程度。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率先奋起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治的决心。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服饰上的变化是出现中山装和旗袍;同时废除了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陋习。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样式也逐渐多样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会接连不断,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食:饮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也受着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如南方稻作农业区以稻米为主食,北方旱作农业区则以菽麦粟米为主食。民国时期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在一些沿海城市,西餐已逐渐成为时尚的佳肴。外国传来的卷烟,大量地排挤了中国的旱烟和水烟。这些现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业发生了变化。但在广大的农村,贫苦农民仍旧是吃糠咽菜,西方食品在那里根本没有市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人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主要是饮食多样化,主食的比例逐渐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主食的内容也在变化,以大米和面粉等细粮为主食,吃玉米面和高粱面的人在逐渐减少。肉类食品、各种新鲜的水产品、新鲜蔬菜、饮料到处都能买到。


(3)住:在住宅建设方面,民国时期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村的茅草房仍旧大量存在,在沿海城市,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盖起了“洋楼”。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的生活使供了方便。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从80年代开始,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4)行:民国时期的交通较前有了一定的改善。轿子、马车逐渐减少,人力车、自行车成了常见的代步工具。城市里有了柏油马路,有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公路和铁路交通也有所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方面变化很大。新修建了许多铁路,城市交通除公共汽车、电车以外,还有出租汽车,少数大城市开始拥有地铁。城乡人民个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中国因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民用航空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现在所有的公民都可以乘坐飞机。利用假日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人生活内容的一大变化。人们逐渐打破了过去封闭式的生活环境,走出家庭,走出本乡本县,出外旅游了。


(二)近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


交通:


(1)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俄、德、英、法分别修筑了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滇越铁路等。列强通过修路获得了高额利润,控制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和资源以及运输军队等。列强控制的铁路延伸到哪里,他们的势力就扩展到那里。


(2)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由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


(3)民国时期的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


(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了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公路,形成了全新的网运格局。如50年代新建了宝成、鹰厦等铁路共30多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1957~1966年间兰新铁路建成;1966~1976年间成昆铁路、湘黔铁路、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改革开放以来新修建了大秦铁路、京九铁路等;正在修筑的宁西铁路、青藏铁路是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


(5)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事业发展很慢。改革开放以后,限制坐飞机的规定逐步放宽,空中旅行的人愈来愈多了。现在有几十家航空公司,航线、航班,还在不断增加。现在全国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都有航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与许多国家都有直通航线。


通讯:


近代通讯是受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发生的。清朝末年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只限于官方使用的邮政、电报、电话等通讯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成为民间相互联系的主要途径。通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指信件传递,现在除传统的邮递平信、挂号信、航空信以外,还增加了快件和特快专递项目。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使用传真机,或通过联网的电脑,与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互通电子邮件。电话基本上普及到城镇乡村,使用传呼机和手机的人也越来越多。


近现代以来,报刊、影视、广播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逐渐普及,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



二、重点问题理解


1.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对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思想启蒙的作用等等。


(1)经济:工业革命的完成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促进了近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城市化进程加快。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奠定了物质基础。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后制定了三个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如第三个远景规划拟在生物工程、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等几个最主要的高技术领域有所突破,这对人们的生活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2)政治: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民主取代了专制,法治取代了人治,平等取代了特权;在中国,维新变法运动中,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和揭露,辛亥革命中提出的“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加快了民主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为现代生活的变化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3)科技革命: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火车、电灯、有线无线电报、电话、电影、轮船、打字机以及现在高科技领域的许多成果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石油的发现和汽车、火车、轮船的普及则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


(4)思想启蒙: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如戊戌变法以后,全国各地的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增加,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人数大大增多,对推广新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新中国大力发展教育,公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这些对人们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发生变化最多的领域是社会生活领域,举凡衣、食、住、行、用的每一个方面,都刻印着西方的影响。近代西方生活方式对中国的影响大致是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逐步推进式的过程。城市人口,特别是沿海城市的人民是接受西方影响最早的群体,广大农村则没有太大的变化。


19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制成品大量涌进中国,土布在中国人的穿着中所占的地位逐渐让位于洋纱布、洋布,家庭纺织业逐渐消失。同时,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人们不得不开始到农村之外的城市去谋生活,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活模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了礼法秩序的松弛,普通百姓不再顾虑什么服饰制度、身份限制,而是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衣着打扮。城市居民吃的是机器磨制的面粉、大米,饮用自来水,有的城市还逐渐发展有西式餐饮业。牛奶、汽水、啤酒、咖啡、饼干、面包、味精等西洋或东洋的食品,在中国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沿海城市,一些巨商富贾盖起了“洋楼”,为我国建筑业增添了新的内容。城市居民不再靠徒步行走去上班,而是使用自行车和更快捷的电车、汽车等。


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西方的一切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野蛮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另一方面,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些东西一旦进入中国,就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



三、精题范例


1.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  )


①当时商品供应匾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要了解人们的服饰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受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个角度出发,①、②选项符合题意,③违背了人们正常的心理,④对当时服饰的影响并不大,故正确选项为已


答案:C。


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轿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解题思路:答题时注意抓住“根本出路”进行分析。A、B、C项从实行“公交优先”、加强交通管理、减少轿车数量,开辟新的公交线路等提出了建议,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但这些办法从长远看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是大力发展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因此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四、同步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是(  )


①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②三峡工程正式开工③“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④“神舟一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2.上述科技成就中,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伴随着百万大移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图为一张地方发行的购物券,仔细阅读后你所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商品凭票供应
    B.经过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供给充足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短缺,凭票供应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实行供给制,废除货币,以券代金。


4.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并解决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吃饭问题的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  )


A.钱学森  B.赵忠尧  C.邓稼先  D.袁隆平


5.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中共“十四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下面政策中,直接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  )


A.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B.工作重心的转移
    C.分三步走的战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抽样份数:18529户)人从l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③走农业合作化道路④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卢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正在兴建的宁西铁路(南京-西安)、青藏铁路等。


材料三:2000年中国对陇海线、兰新线、京九线和浙赣线进行大面积提速,2001年、2003年中国铁路两次大提速。2005年还将进行铁路提速,构建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快速铁路客运网。读后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铁路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卢汉(卢沟桥-汉口)、粤汉(广东-汉口)、津镇(天津-镇江)铁路线是帝国主义争夺筑路权最激烈的地区,为什么?


(3)有人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帮助中国推进了近代化进程”。请写出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4)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高速发展。材料二中提到的分布在西部地区的是哪几条铁路?中国铁路大提速和西部大开发有何联系?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品名


单位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自行车



126.7


135.9


146.6


159.9


162.6


洗衣机



0


6.3


16.0


29.0


40.0


电冰箱



0


0.2


0.6


1.6


3.2


彩色电视机



0.6


1.1


2.5


5.4

 


                     ——摘自《当代中国经济》


材料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




















年份 1952 1957 1965 1978 1980 1985
余额 8.6 35 65 211 400 1623


                      ——摘自《当代中国经济》


读后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1980年~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材料二中看,1985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增长了多少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哪些年份?


(3)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这二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蕴含着北方民族穴居的历史遗风。延安窑洞最大的优点是坚固耐久,冬暖夏凉,且大门大窗,宽敞明亮。……窑洞门窗的做工与装饰极富审美情趣,折射出主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窑洞,它凝结了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建筑内涵,但其使用功能差、通风不畅、采光不足,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据介绍,在北方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有4000多万人居住在传统窑洞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6年将该项目正式列入“九五”期间的重大研究项目。几年来,课题组与日本研究人员合作,提出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绿色居住模式,设计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具有良好居住环境的新型窑居建筑,为我国绿色住宅建筑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优秀范例。


读后请回答:


(1)从材料中归纳,延安窑洞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2)延安被称为“革命圣地”,从延安窑洞曾走出许多革命的领袖人物。1941~1942年间,延安及周围抗日根据地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实施了哪些政策和措施?结果如何?


(3)窑洞,作为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其建筑、文化底蕴深厚,你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窑洞、窑洞文化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吗?


(三)问答题


10.以下三题任意选做一题:


(1)写一篇有关当地社会习俗方面的调查报告。如当地居民服装沿革、服饰文化的发展,或饮食的变化、饮食文化的沿革等。


(2)解放前后,改革开放前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现在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方式是什么?比较书信、电报、电话以及移动电话各具哪些特点和优势?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普及到学校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你是怎样利用这一信息资源的?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D 5.D 6.A


(二)材料解析题


7.(1)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2)穿越中国心脏地带,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达,便于控制与掠夺。(3)主观上: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是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一种方式。列强通过修筑铁路,控制了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将势力深入内地。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此题应从主观、客观两方面认识。如果只回答客观方面,则不能得分。)(4)宝成、兰新铁路,成昆、湘黔铁路,宁西铁路、青藏铁路等。


联系:大面积提速,是支持西部开发的重大举措。为西部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给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8.(1)1980年-1984年我国家庭耐用消费品有了显著增加。(2)1985年比1952年增长近189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1978年、1980年和1985年。(3)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原因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会议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农民指明了致富的道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9.(1)最大的优点是坚固耐久,冬暖夏凉,大门大窗,宽敞明亮。(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军事上开展反扫荡斗争。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革命的力量和抗日的后方。(3)略。


(三)问答题


10.答案:(略)


编辑:张淑芬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夏同心县同心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同心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